關于建立華夏青少年生態基地的建議
【澳门法治报记者报道】在人大澳門團開放日上,澳門法治報記者有幸采訪了人大澳門團副團長、中國僑聯副主席、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澳門創世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藝良先生和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鏡平學校校長、澳門中華教育會副會長黎世祺先生。下面就是二位代表在兩會上的聯名建言獻策《關于建立華夏青少年生態基地的建議》,請大家分享(澳門法治報兩會報道組范焱華、孫銘、陳龍獅北京報道)。
人大澳門團副團長、中國僑聯副主席、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澳門創世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藝良先生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鏡平學校校長、澳門中華教育會副會長黎世祺先生
加快全民生態文明建設,建立系統的、完整的生態文明體系是黨中央在十九大提出的戰略决策。生態保護是人類發展中的共同使命,爲了完成這一使命,首先要搞好青少年的生態教育。青少年是人類的未來,是傳承各民族生態道德的重要群體。
在過去的十餘年中,澳門、內地有關單位共同開展了大量的青少年生態教育及生態體驗活動。每年組織澳門、內地青少年走出校門,到祖國東北、西北等地開展生態考察、體驗、學習、交流,使青少年在熱愛祖國、認識自然、瞭解社會等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收穫。但是,在衆多次的活動中,我們也深深感到在內地青少年生態教育缺乏穩定的、規範的活動場所,缺乏專業的輔導人員,缺乏系統的生態教育內容以及與之配套的休閑、度假衍生項目,總之,中國各地普遍缺乏青少年生態教育、體驗基地。
在國際上,有許多國家針對青少年生態教育建立了完整的體系,比如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在他們國家各地建立了許多的、甚至具有數十年歷史的青少年生態體驗活動基地。各基地配備了大量穩定的專業輔導人員,具有各類生態教育內容及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每年大批的加拿大、俄羅斯青少年,甚至家長利用各種機會參加基地活動。也正因爲有了長期穩定的基地保障,他們可在小學至大學期間接受系統的生態教育、參加生態體驗活動,獲得相關的生態知識,提高自身的生態道德水平。相比之下,我國雖然具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具有億萬青少年群體,具備相對的經濟條件,但是,我們缺乏相對應的青少年生態基地,所以,我國青少年掌握的生態知識、自身生態理念與其他先進國家青少年有一定的距離。
習近平主席指出“生態興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中國青少年生態教育搞好了,中國的生態文明就會建設好,而且會持久的發展。振興中華,從點滴做起,生態文明一定要從青少年做起。
二零一八年是我國實施全民生態文明建設的開篇之年。我們建議在全國儘快建立華夏青少年生態基地,組建華夏青少年生態教育、體驗的運作體系,保證能够長期開展青少年生態教育及體驗活動。具體建議如下:
一、由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及澳門中華生態發展促進會牽頭,作爲發起單位,邀請國家林業局所屬的森林公園、濕地保護區等單位參與,組成華夏青少年國際生態基地聯盟,同時邀請香港、臺灣及海外的華人團體組織青少年參加基地聯盟活動。
二、面對國家林業局所屬的森林公園、濕地保護區等單位所在的區域經過國家級旅游認證、森林食品認證等審核後,由發起單位授牌爲華夏青少年生態基地。
三、各生態基地爲青少年及學校、家長提供活動場地和生態資源,幷配合培訓專業輔導人員等。
四、邀請國家林業局等單位支持華夏青少年生態基地開展全國及國際性的生態教育、展示、體驗等活動及各類基地形象的宣傳。
五、發揮影響力,讓世界更好地瞭解中國、認識中國。組織境外熱愛人類大自然,關注生態資源保護和使用的投資企業單位,參加華夏青少年國際生態基地各類項目的投資建設,完善基地的規劃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