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新聞

news  school

來源:濠江日報

會員評分: 5 / 5

星號啟用星號啟用星號啟用星號啟用星號啟用
 

首次參加「兩會」交出的答卷 ——訪全國人大代表黎世祺

【濠江日報記者北京專電】“作為首次參加全國人大代表會議的代表,既開心又興奮同時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責任。”

首次參加全國人大會議的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鏡平學校校長、澳門中華教育會副會長黎世祺坦然表述了自己的心跡。黎世祺告訴記者,對於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首次參加人大會議,他的感想很多:

1、必須抱著虛心的態度去加強學習,學習人大會議的程序,學習人大會議的議事規則,學習大會大量的文件、數據、簡報、輔助數據,同時向老代表們學習。
2、必須確立起大局的意識,時時處處學會從國家的大局出發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研究解決問題,才能代表人民更好地去管理國家,運用好人民賦予的管理國家的權力。
3、必須接地氣,密切聯繫澳門的實際,在如何促進澳門加快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的同時思考促進澳門自身的發展,平時需密切聯繫市民,廣泛收集民意,彙聚民智,充分反映人民的積極建議,幫助、監督政府改進工作,才能真正做一位稱職的人大代表,做到履職為民。

作為來自澳門教育界的代表,黎世祺在首次參加“兩會”提交的提案,都與教育密切相關,無論是內地的學前教育,還是澳門在內地大學生的培養,還是建立華夏青少年生態基地,還是在“一帶一路”國家地區舉辦國際中學生創新大賽,都是他提案所涉及。其中有的是他的長期思考,有的是澳門教育界的呼聲,為此,他廣泛調研,走訪教師、學生,反復斟酌修改,將一份份沉甸甸的提案拿到北京“兩會”。

《關於辦好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的建議》,是黎世祺代表長期以來對內地教育的觀察和調研撰寫出來的提案。他表示,長期以來,學前教育是中國教育體系中的薄弱環節,教育投入、體系建設、師資隊伍、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嚴重不足,入園難、入園貴,屢見不鮮的幼兒園虐童案等,引起了家長的極大關注和擔憂,反映了我國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推動,學前教育的矛盾凸顯並越來越尖銳。統計數字顯示,全國幼兒園學生數量2013年3895萬人,2016年4414萬人,2022年預計增加至5000萬人。未來幾年預計幼兒園缺口11萬所,幼兒園師資缺口超過300萬人。數據顯示,內地公辦幼兒園僅占24%,企業辦幼兒園超過9%,民辦幼兒園達到66.36%。幼兒園學位嚴重供不應求,師資嚴重不足,優質公立幼兒園比例嚴重短缺,不少家長慨歎“入幼兒園難過高考”。

他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的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為此,黎世祺建議:一、國家儘快制訂《學前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學前教育是國家基礎教育、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二、界定幼兒教育機構的屬性,明確學前教育屬公益性、普惠性的定位。三、國家逐步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科學、合理地分配教育資源,解決對學前教育投入比例少,分配極不平衡的現象。四、加大加強培養幼兒師資的力度,提升幼兒園師資的綜合素養,嚴格把好幼兒師資關。五、提升幼兒教師的薪酬福利,讓幼兒教師敬業樂業,成為體面的令人尊重的崇高職業。

作為澳門的中學校長,作為將一批又一批澳門中學生送到內地讀書的澳門教育家,黎世祺還特別關注那些到內地讀書的澳門學子們。經過長期觀察,對澳門學生在內地的狀況有許多考慮。

在《關於做好國內澳門大學生培養工作的建議》中,黎世祺建議,內地的高校對澳門學子,一、學習上多幫助,使學生逐步提升學業。二、生活上多關心,使學生儘快融入校園生活。三、思想上多關愛,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黎世祺並稱,青少年尤其是大學生的教育尤為重要,回國內讀大學的大多是澳門優秀的學生,是未來建設祖國和澳門特區的重要人才,十分需要讓他們在學習掌握先進、現代的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對他們的愛國教育,需要通過課程、參觀、實習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和途徑,提升澳門大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提高文化自覺,樹立文化自信,培養愛國愛澳的情懷,幫助澳門的大學生逐步確立起我是中華民族一份子、我是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將來為國為澳出力,同祖國人民一起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

他的提案還有,《關於設立“一帶一路”國家地區國際中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的建議科技創新大賽的建議》、《關於建立華夏青少年生態基地的建議》,每一份提案都浸透了黎世祺的心血,都寄託了他對澳門和祖國教育事業的熱忱。也是他第一次參加“兩會”交出的圓滿答卷。

2018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