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中醫藥的發展,提高廣大師生對中醫藥產業的瞭解,9月9日下午,鏡平學校舉辦“2024年琴澳中醫藥產業——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在黎世祺校長的引領下,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高教合作交流處黃雅玲高級技術員、橫琴經濟發展局科技和人才處葉偉傑高級技術員、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中藥品質研究重點國家實驗室鄭慧珊助理教授、嘉亨(珠海橫琴)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潘盈分析研究員、珠海大橫琴發展有限公司卞千產業招商經理、珠海先進積體電路研究院有限公司周梓健產業招商專員等嘉賓蒞臨中學部大禮堂作科普講座,受到全場三百五十多名師生的熱烈歡迎。
講座司儀(高二E葉子銘和高二F潘紫盈)
在兩位司儀引導下,現場嘉賓及師生們拍攝了一張難忘的大合照,留下了此次活動的美好瞬間。
與會嘉賓和在場師生大合照
鄭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生理學博士,曾任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訪問學者。從事心血管和糖脂代謝的基礎研究,研究中藥和天然產物活性成分的作用機制。在國際期刊發表中藥物質基礎研究相關論文70餘篇,獲得國家教育部2017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任中國藥理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委員。
澳門大學鄭慧珊教授進行演講
講座中,鄭教授先從日常生活中藥物、食品和毒藥三者的關係談起,再聯繫到傳統中醫藥的“藥食同源”,又以中成藥食用方法的改變,引出中醫藥產業在現代化科技的提取、濃縮下,無論是食用、吸收和保存都更方便。而且現今中成藥的製造技術跟以往傳統的方法大不相同,以毒素治療疾病為例,通過現代科技可以把毒素變成降血壓藥和抗癌藥物,但新藥物的研製卻是一件漫長的工作。像中成藥的研發流程,首找到藥物的靶點,識別和確認藥物在體內產生治療效果的具體分子或生物學結構。然後研製藥物,作藥效和毒理研究及臨床試驗,評估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劑量範圍等,可引入AI完成部分數據和自動化儀器提高精確度和效率。鄭教授最後以中醫藥發展的現狀以及未來前景作結,為在場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
鄭慧珊教授講解藥物、食品和毒藥三者的關係
講座結束後,進入了激動人心的有獎問答環節。現場共有10名學生積極參與,他們憑藉剛剛學到的中醫藥知識,踴躍回答問題,贏得了精美獎品。有獎問答環節不僅檢驗了同學們的學習成果,還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對中醫藥產業的興趣。在互動交流環節中,同學們紛紛舉手提問,與鄭教授進行互動,受益匪淺。活動在愉快的氛圍中圓滿落幕。
本次科普講座,不僅讓鏡平學校師生們感受到了中醫藥的魅力,也為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今後,鏡平學校將繼續舉辦此類活動,讓更多的學生瞭解澳門1+4產業適度多元發展策略的最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