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新聞

news  school

來源:鏡平學校

會員評分: 0 / 5

星號不啟用星號不啟用星號不啟用星號不啟用星號不啟用
 

光明日報

2022-01-25

作者:光明日報記者 龔亮 王金虎

 

12 big

 

res1215 attpic brief

在校園歷史文化日,鏡平學校學生穿著漢服合影。鏡平學校供圖

 

res1219 attpic brief

201912月,鏡平學校師生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前合影。鏡平學校供圖

【看點】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加強國家歷史文化教育、提升國家認同感,對於凝聚人心、促進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著重要作用。澳門在推進國家歷史文化教育方面有哪些做法、經驗?取得了哪些成效?記者就此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澳門中華教育會副會長、鏡平學校校長黎世祺。

記者:國家認同感可以說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請您簡要談談在港澳推廣國家歷史文化、進一步提升國家認同感的必要性。

黎世祺:“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的偉大實踐,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然而這一實踐過程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觀察分析香港回歸後出現的系列重大政治風波,我們發現,香港雖實現了法理上的回歸,但離真正的人心回歸還有距離。以國家認同感為核心的愛國主義教育,仍然是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一項長期工作。進一步提升市民和青少年的國家認同感,對於港澳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都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這也是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迫切任務。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澳門特區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在推廣國家歷史文化方面有哪些經驗做法和成效?

黎世祺:回歸以來,澳門特區在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推廣中國歷史文化方面作了有益探索、研究和實踐。特區政府制訂通過的《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以及《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等教育政策檔,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和促進歷史學科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保障。針對各校使用歷史教材缺乏規範性、方向性、統一性的實際,由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與人民教育出版社牽頭,從2018年開始,陸續推出合編中學必修、選修教材,完成了整個中學階段歷史教材的出版工作。在堅持愛國愛澳的大原則下,根據歷史的時序,合編教材在每章節中加入澳門史的內容,讓教師在講授歷史時能有更具邏輯的線索。把澳門歷史發展的脈絡置於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予以考察,從澳門的鄉土情懷擴展至國家情懷,統編中學歷史科新教材為澳門歷史教師開展愛國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記者:鏡平學校是知名的愛國愛澳學校,在愛國愛澳理念指引下,學校在國家歷史文化教育方面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黎世祺:鏡平學校對標國家有關初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落實澳門特區政府關於國家歷史文化教育方面的標準和要求,歷史科設置了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等三項配套課程。基礎型課程內容以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為主,著重培養學生對中國歷史、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拓展型課程是選修、自願參加的興趣班,設有歷史學會和國際時事班。歷史學會定期舉辦關於中國歷史、中華文化、澳門歷史和世界文化遺產的講座,由導師或校外專家學者講授。研究型課程是為對歷史、國情與外交方面具有濃厚興趣和較高認知水準的學生而打造的訓練平臺。課程通過導師系統講授、小組自主研習、比賽類比訓練、主題論述和辯論等多種形式,加強和提升學生對中國歷史、中國國情以及中國外交三方面的研究能力和專業素質。

學校每學年均舉辦校園歷史文化日、歷史知識競賽,推動、鼓勵學生赴內地進行歷史文化類的考察交流。學校組織了“認識祖國·愛我中華”“姊妹學校交流計畫”“千人計畫之內地歷史文化考察之旅”等交流計畫,與粵港澳大灣區知名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以此方式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層面的合作,共同弘揚和推廣中華經典文化,增強學生國家歷史文化認同感。

記者:您對在港澳進一步做好國家歷史文化的推廣有何建議?

黎世祺:加強與內地教師的教學交流,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建議組織港澳歷史教師赴內地學校進行一至兩個星期的研習,同備課、同教研、同活動,讓港澳老師開闊視野、觀摩學習、更新觀念、得到鍛煉;持續支持、推進港澳中學生與內地學生的交流活動,幫助學生獲得書本上不能獲得的體驗和實踐感受,從而開闊眼界、瞭解國情、昇華愛國情懷,實現交流互鑒的效能最大化。此外,建議舉辦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劇本創作、話劇展演、短片製作、田野考察調研、傳統節日體驗等區域性(如粵港澳大灣區)、全國性活動或比賽,並使之成為學生歷史文化學習的組成部分,讓學生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光明日報記者 龔亮 王金虎)